外籍人士与华侨华人勇“闯”海南
近年来,中国海南在政策体系、事业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免签政策扩围、外国人支付便利化措施、加快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华侨华人到海南旅行、生活、工作。
外籍人士到海南闯事业
综合中新社报道,来自英国的David Adrian Janke近日特别忙碌,前不久才完成《外籍人士在琼服务手册》《2024年海南自贸港投资政策攻略》的翻译工作。他说,“自贸港建设推动海南进行更多的对外交流,所以也带给我更多事业发展的机遇。”
David Adrian Janke在海南工作生活4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杨龙贤”。2022年,他成立一家翻译公司,主要承接海南政府机构、国际传播机构的翻译服务。
“住在海南,工作可以跟全国、跟全世界接触。”杨龙贤认为,他找到自身事业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契合点。
6年前,中国宣布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当时正在海南求学的巴基斯坦小伙吉姆看到了商机,随后在海口注册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他在把握商机的同时,也感受到“开放、高效、便捷”的创业环境。
“我们主要把中国的医疗设备、电子设备和电动自行车等产品卖到欧洲和巴基斯坦,近几年国际业务增长更快,想要中国产品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吉姆说,身在“买全球、卖全球”的海南自贸港,他也可以将世界好物带到中国。
华侨华人来海南觅商机
不止外籍人士,不少华侨华人也纷纷前往海南,寻觅商机。
缅甸振兴企业家协会会长郭兴禄近日在海口说,“这次我特意从缅甸来海南参加活动,希望能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制度、优势产业。”
“通过海南自贸港,进入中国大市场。”从事媒体行业多年的郭兴禄关注到,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企业家到海南投资。他将通过此行,为缅甸华侨华人带去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手资讯,从中寻找合作空间。
多位侨胞表示,希望紧抓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红利。荷兰华人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执行主席任景涛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开发文旅融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任景涛说,他最近在海南注册了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计划出口外销,享受到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后,产品将更具竞争力。
“这里投资机会多,现在不来海南寻商机,待全岛封关后,就失去了先机。”加拿大云南总商会会长朱燕说,她将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发展规划、营商环境等,尤其是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商会会员希望在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领域寻找到与海南发展的契合点”。